手掌秤因其攜帶方便,外觀小巧精致,操作簡單,量程小,精度高,一般可用于科研,工廠,醫學實驗,金銀首飾等.另外,因其價格不高,很多個人也會購買作為一種家居日常用品或個人使用.而且其外觀像各種各樣的仿制產品,所以它還可以作為一種工藝品,禮品,可送禮,收藏,此類產品在一些西方國家是非常受歡迎的,國內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高.
桿秤文化:
千百年來,手桿秤也可算作華夏“國粹”。它制作輕巧、經典,使用也極為便利,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,活躍在大江南北,代代相傳。天地間有桿秤,人們不斷賦予秤的文化內涵,公平公正的象征,天地良心的標尺,一樁樁交易就在秤砣與秤盤的此起彼伏間完成。 隨著時代發展,一些事物也將退出我們的日常生活,而電子秤的普及,則預示著桿秤將退出歷史的舞臺,成為民族的符號。
桿秤匠制作桿秤技術是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。做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,從選材,刨圓,到用堿水浸泡,打磨,釘秤花等多道程序,道道容不得半點馬虎,稍有不慎,秤就會有偏差。桿秤匠對職業極為神圣虔誠,從不因操作失誤而讓秤短斤少兩。
做秤選用的木桿較為挑剔,需要紋路細膩且木質堅硬,柞櫟木、紅木等都是上等的材料。為了保證木桿不開裂,選后的材料要放在干燥處堆放兩個伏天后才能使用。木材經鑿、刨的處理后,變成了筆直的又長又細的橢圓柱體,再用細砂布沾水,打磨得又光又滑,也有的用蓼珠子來回擦拭。從這一點看,秤匠絕對也可稱得上是一位極好的木匠。木桿兩端套上金屬皮后,桿秤便出現其雛形。
接下來的,便是精細的活計,制定重量刻度。秤匠也需懂得物理、數學,否則定刻度時頗費力。打磨好的秤桿掛上秤盤后定支點,用砝碼校驗,這是一個極為細致的過程。桿秤匠左手食指不停地輕輕撥動秤砣,當木桿處于平衡時,用雙腳規在木桿背面劃一道印記,這道記號就叫定盤星,其余便按此推斷重量。 桿秤上密密麻麻地出現了各種記號,旁人是看不懂的。桿秤匠用一把極為精致的戳子對著記號打眼,一桿秤上有多少星,便需多少眼。一枝承受15公斤的秤要鉆近300個眼,這道程序很需耐心,稍不注意就會戳穿木桿而報廢。桿秤匠大多都雙眼凹陷,多半是鉆孔時用眼過度引起的
將一段段的細鋁絲插入眼中,折斷,銼平,便留下了一個個星點。星點的排列結構也成了各秤匠之間辨認自己產品的標識。幾百個眼,當然要幾百次穿插、折斷、銼平。也有些秤匠為了省時,把水銀抹入眼中,便成了星點。